星空体育(官方)app下载-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

新闻中心

中国食品行业 月度十大新闻‖2024年3月

2024-04-2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必须清醒看到,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在FIC2024食品界院士论坛上强调院士专家引领 新质发展食品

  3月20日,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FIC2024)食品界院士论坛在上海举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陈君石、孙宝国、郑裕国、陈坚等4位院士在食品安全标准研究、传播食品安全知识、食品香精香料和风味化学研究、生物制药工程技术创新、生物发酵产业化以及推动食品产业创新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张崇和表示,要落实习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指示,要贯彻李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打造生物制造新增长引擎、开辟生命科学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要求。未来生物技术是新质生产力,食品工业新质发展离不开生物制造。食品行业转型升级、满足消费、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技术创新引领,需要院士潜心研究、建言献策。

  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院士们的自我奉献,离不开院士们的勇于担当。要落实习要求,践行国家战略,深刻认识大食物观,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不断推动食品产业发展,让食品更安全健康、更营养多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消费需求。要勇立潮头,探索不止,促进食品产业技术进步,促进食品科技自立自强,以前沿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食品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与繁荣。要发挥专业优势,发挥影响力和公信力,对食品方面的民生热点问题,作出科学解释,发出权威声音,为加强食品安全、引导理性消费、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78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全面加大了对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宁权、个人信息等的保护力度,既是权利保障,也是行动指南。对预付式消费、直播带货、“一老一小”“霸王条款”“刷单炒信”“大数据杀熟”、自动续费、强制搭售等新领域新问题,作出了专门的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促进社会共治。只有不断提升监管强度,加大打击力度,才能形成惩戒合力,营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让消费者维权“易起来”,进而实现让消费“火起来”、经济“热起来”的连环效应。《条例》的出台,对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经营者经营行为、促进消费市场繁荣发展大有裨益。要以《条例》出台为契机,以落实《条例》为抓手,进一步加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屏障,切实夯实消费公平基石,让市场迸发出消费复苏新气象,推动中国号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规定预制菜不能添加防腐剂,严格添加剂使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通知》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贮运销售要求、食用方式、产品范围等进行了界定,明确预制菜应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的特征,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通知》要求,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严把原料质量关,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切实保障预制菜食品安全。

  《通知》厘清了预制菜的概念和范围,为整个行业划定了清晰的边界,有助于防范“预制菜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带来的问题,有助于企业明确自身的产品定位和市场方向,也有助于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预制菜产品。划出了食品安全底线,回应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的期待,这不仅有助于促进预制菜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升预制菜的整体品质,还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美味的多元化需求。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强调了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为消费者放心食用保驾护航。《通知》的印发对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意义,既给相关企业增添了信心,也给消费者吃下一颗“定心丸”。

  3月份,甘肃天水的麻辣烫从社交平台热辣“出圈”,天南海北的游客被吸引前去。许多小吃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天水麻辣烫走俏,除了因为本身别具特色,还离不开众多网友推荐和当地借势推广。通过组织美食节、文旅推介等活动,当地借力引流,让城市热度迅速提升。当地麻辣烫商家的生意火爆异常,也因此带动了甘谷干辣椒、定西土豆等麻辣烫原料销量暴涨。

  火热之后,更应思考的是如何让“网红”变长红。特色美食的拉动效应容易边际递减,但借此挖掘出的产业潜力不会消失。纵向来看,天水麻辣烫受关注后,其所用原料甘谷干辣椒的网络成交额大幅增长。不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介“甘”味土特产,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横向来看,特色小吃所吸引来的客流,为餐饮、住宿、旅游、文娱等行业带来机遇,进一步激发城市动能。特色美食滋养了味蕾,链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折射了一座城市在全媒体时代增加话题度、借流量赋能发展的密码。由特色美食发端,以优质公共服务承接,靠独特魅力持续吸引,相信将有更多的城市各美其美、实现长红。

  3月14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新闻中心、增强餐饮业发展动能、弘扬优秀餐饮文化、促进绿色发展、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加强组织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完善餐饮业标准体系,支持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创新夜间餐饮、休闲餐饮、文旅主题餐饮等消费场景,支持发展社区餐饮、老年助餐、地方特色餐饮、乡村休闲餐饮,培育一批知名餐饮品牌、美食集聚区、小吃产业集群、餐饮促消费平台,加快餐饮数字化赋能,扩大中餐国际交流合作,推动餐饮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去年我国餐饮业明显复苏,全国餐饮收入5.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13.2%。但同时,餐饮服务供给质量和结构仍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方式粗放、安全基础薄弱、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仍然存在,亟须出台政策措施,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开始对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系统性规划与政策引导,旨在推动行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整体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就企业端而言,《指导意见》为餐饮企业提供明确的发展导向与政策支持,助力其把握市场趋势,调整经营策略。从消费端看来,《指导意见》还提升了消费者的餐饮消费体验,丰富了消费选择,且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提振消费信心。

  3月20日,国务院公布《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节水工作的丰富实践,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制度规范,全面、系统规范和促进节水活动,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条例》共6章52条,其中明确规定节水工作应当坚持中国的领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另外,《条例》在加强用水管理、完善节水措施、强化保障监督、严格法律责任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规定。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全国有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节水是根本出路。作为中国首部全面规范节约用水的行政法规,《条例》规定精细入微,积极引导相关用水主体加强用水管理、转变用水方式,实现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为多领域、全流程的节水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条例》发布以来,全国各地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节水意识。期待随着《条例》的出台,各用水主体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水措施,为全社会节水工作增添内生动力。

  3月19日,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2024年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工作。会议强调,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必须确保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农资购买高峰期,要迅速开展农资质量大排查,及时发现问题,严格整治不合格产品。切实加大执法办案力度,针对“忽悠团”进村兜售化肥和网络越区违规售种两个问题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发挥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形成各司其职、分兵把守、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壮大农资打假声势。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关系农业产业发展,关系农民切身利益,事关粮食安全。我国高度重视农资质量安全工作,多年来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各地各部门统筹推进集中打击与源头治理,农资打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资产品质量稳中有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农资打假仍然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挑战,比如“忽悠团”进村兜售化肥和网络越区违规售种,这两个新型违法犯罪问题较为突出,须及时打击。

  农资打假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一环,打掉的是制假售假者的“黑心”,打出的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信心”和广大人民群众餐桌上的“放心”。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是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购买使用的高峰期。期待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助力粮食生产再夺丰收。

  3月26日,上海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4家企业进行试点。分级标识主要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分级标识共分4级,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逐级递减,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可以看到明显的标识。该分级标识属于“包装正面标识”(FOP)中的评价型FOP,是通过营养素或者食品的成分含量用百分比、颜色或者等级等对食品进行分级,更直观。上海疾控中心举例阐释称,一杯不含任何脂肪和非糖甜味剂的纯茶,在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3种元素中都被分为A等级,但如若含有糖,则视含糖量划分到B、C、D等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表示,分级标识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评价的指标和分级档位不合适,反而可能会误导消费者。该分级标识是否全面推广,还要看试点的效果。

  上海此次试点采用的是“扣分机制”,即每款产品根据4类物质具体含量的有无和多寡进行扣分降级,最后以最低等级作为产品总体分级。但“扣分机制”属于一种“安全标识分级”,而非“营养标识分级”,上海版本仅仅关注的是“坏东西”的有无,但并未纳入对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等“好东西”的考量。综合各方意见来看,上海试行饮料营养分级标识在现阶段更多具备的是探索的价值,后续是否要大面积推广,还需要根据试行的结果,包括企业、消费者等,给予全面的评估。同时,在试行过程中,相应的消费者教育也要作为一项重要配套予以重视。分级标识应与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是锦上添花的关系,而非一个快速阅读时代的注脚。消费者在利用分级标识做快速决策的同时,如果能因此看看包装背后的信息,将为分级标识赋予更大的意义。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日头条与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中心盘点了食品领域常见的“伪测评”案例,包括“姜黄素试纸检硼砂,碱性食材遭‘误杀’”“滥用苯甲酸钠检测盒,有机弱酸也变色”“辣椒色素违禁加?试剂盒遭张冠李戴”“不当操作显微镜,肉眼定论太武断”“开水烧油辨良莠?油品特性要学透”“‘零添加’现增味剂?酵母发酵非外来”等6个典型案例。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电商平台的发展,极大丰富了广大网民的购物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的烦恼”,一大批第三方测评机构、博主也随之出现在各类互联网平台。然而,测评市场鱼龙混杂,不少掌握着流量密码的测评博主,依靠编造虚假内容来博取眼球,实验设计不严谨、破绽百出,结论判定主观臆断,以测评之名行带货之实,看似客观中立实则为了利益,且其诋毁商品、踩多捧一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正常经营秩序。此次盘点揭露了“伪测评”视频背后的科学真相,用科学的解读打破信息差,消除公众焦虑。

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