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官方)app下载-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

新闻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等 引入网络流行语:媒体话语的生成模态与规范路径

2024-04-0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我国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中,使用了一些包含当下网络流行语的话语表达方式。本文分析主流“梗”的缘起与流变,建构融媒体语境下主流“梗”的四种生成逻辑,同时指出在面向未来的传播中,主流媒体应强化主流话语的价值引领功能、主动嵌入互联网内容生态治理。

  主流媒体肩负着舆论引导、凝聚共识的重要使命。当下,舆论生成与引导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互联网空间,“主流媒体进入主阵地”,就要通过媒体融合进入网络空间,引导网络舆论。我国主流媒体和党政机构一方面通过平台化建设,打通与用户的交往通道和连接节点,积极进驻各大平台,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开设的微博、微信、抖音、快手、B站等社交媒体账号,或“国资小新”“深圳卫健委”“浙江宣传”等党和政府机构开设的微信公众号等;另一方面不断创新语态、增强网感、提升传播效果,使用一些轻松活泼、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符合平台文化特点的话语表达方式。

  这种叙事探索通过运用比喻、仿词、借代、隐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以“网络流行语”为主要创作要素,将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语言样态与主流价值文化结合起来,进行话语再生产。特别值得讨论的是,在此过程中出现了适合Z世代传播和接受习惯的“梗”文化。

  那么,主流舆论场中的“梗”是如何产生的?其内涵与缘起是什么?生成逻辑有哪些?以及在面向未来的传播中存在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利于加强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背景下主流媒体话语体系的创新,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群体的形塑与引领。

  本文通过对主流网络流行语(“梗”)的内涵进行阐释,厘清其产生的根源,进而探索新型主流媒体话语体系创新的逻辑理路与经验成果。智能传播环境下,“梗”指特定语境下具有某些特殊含义能够引起用户共鸣的笑点。实际上,“梗”是对“哏”字的误传,而“哏”才是具有“笑点”的词语。

  新型主流媒体对网络流行语的模仿行为,是主流“梗”产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本文所探讨的主流“梗”具备强势模因的特征,是指那些在网络传播中得到主流媒体认可并使用,可经过频繁复制、几乎不改变模因本质内涵的、可形成广泛传播的文化片段。本文通过文本梳理,发现我国主流媒体在新闻标题制作中常常使用主流“梗”,并以此为语料分析主流“梗”作为语言模因的构成方式及其作为一种强势模因的具体表现。

  本文对“硬核”“可以,这很X”“气氛组”这三个网络流行语作为主流媒体“梗”文化嵌入机制进行分析。

  2019年初,《流浪地球》被网民称为“硬核国产科幻片”,而后“硬核”一词被各大媒体使用。“硬核”所传达的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引导新闻中心,既体现了年轻一代务实求真、脚踏实地、不惧困难、顽强拼搏的心态,也更符合在逆境中奋发向前、砥砺前行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共识,因此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在新闻标题中使用。

  “可以,这很X”流行语的核心在于“很+名词”的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很”是一个程度副词,多用于形容词前表示程度。然而,在这个语言构式中所表达的内涵是“很+名词”所描述的具体对象。由于“很+名词”的“很”字后面可以填充任何名词,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生命力旺盛。

  “气氛组”原指在特定场合专门营造气氛的工作人员。如今,在网络传播中主流媒体也通过借代的手法,创造性产出“考研气氛组”“考公气氛组”“春晚气氛组”“星巴克气氛组”等一系列词组,泛指在各种场合中努力参与、活跃营造并带动气氛的一组人群。人民日报抖音账号中常见这样的表达。

  技术逻辑。首先,技术的升级与迭代为平台型媒体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和条件。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模型等技术的广阔应用,推动传播模式与传媒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并为内容科技和技术话语的构序搭建了基础架构。其次,技术赋能增强了年轻用户对于平台型媒体的使用。新媒体技术创建了个性化、开放性、娱乐化的话语空间和趣缘社区,使得传播者与用户之间平等对话成为可能。第三,技术平台的交互性与年轻用户的代际性生成了具有网感的话语表达方式,实时互动,具身体验,用户需求能够得到及时回馈,极大调动了用户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为了增强与用户的共情和共鸣,主流媒体和政务新媒体不断调试叙事机制和言说方式,从“严肃性”转向“年轻态”,从“高大上”转向“接地气”。

  国家逻辑。要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效果,就要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近年来,我国传统主流媒体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积极创新内容选题和话语表达,并建构年轻化、多元化的话语修辞与模因策略,例如使用网络流行语言等,增强主流媒体对年轻用户的影响,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主流价值引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加强传播的主流话语。

  话语逻辑。模因是“储存于大脑(或其它对象)之中,并通过模仿而被传递的、执行各种行为的指令……任何一个事物,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得以传播,那么它就是个模因。”网络由于具有互动性强、储存便利、传播便捷等特点,成为语言模因生成和传播的重要场域。网络空间话语模因具有复制的保真度高、被复制的机会多、传播的范围广、存活的时间长、传播效果明显的特征,因此模因也遵循“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规律,那些经过竞争、选择、淘汰保留下来的网络言语方式就是最终生存下来的、高质量的强势模因。主流“梗”一定程度上符合年轻用户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引起其情感共鸣的独特体验。

  传播逻辑。当前的传播逻辑不同于过去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技术的变革导致的以非线性、去中心化、扁平化为特点的网络传播中,每一个用户都是十分重要的传播节点。在以去中心化为特点的网络传播模式下,UGC(用户原创内容)通过进行大量内容生产与传播,形成了一种“主动传播”——“自愿接受”——“主动再传播”的传播模式。在以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为代表的平台化媒体中,青年人是用户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青年社群的聚集使得他们共处于相通的语义空间和情感空间内,通过话语的交流产生丰富的流行“梗”。主流媒体进驻平台化媒体后应善于引用UGC生产的内容中流传较广、有影响力、具有正能量的经典语句,并不断进行创新。在B站,主流媒体的爆款新闻产品中,常常会出现“官方出品,最为致命”的弹幕表达,可见年轻人对于主流媒体的爆款作品持肯定积极认可的态度。后续的新闻采访报道中,主流媒体也可适时与用户进行互动,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强化主流话语的价值引领功能。话语作为一种符号,其生成是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伴随着语境、言语等多种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主流“梗”在话语表达的形式上,通过对网络流行的话语模因进行再创造,融入具有正能量特点的主流价值观念,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媒体主流话语的价值引领功能。在面向未来的传播中,无论传播语态如何变化,主流媒体在进行“梗”文化表达时,都应注重话语符号的专业性、权威性、严谨性、规范性,避免滑向娱乐化、媚俗化、空洞化和浅表化。

  发挥互联网内容生态治理的功能。回望流行话语的缘起与发展,正是由于传播技术的赋权导致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主流“梗”要符合“梗”文化的流行性、幽默性、反差性、贴近性、跳跃性、圈层性等特征。主流媒体的职责始终要为公共利益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服务。在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的前提下,主流媒体应努力嵌入互联网内容生态治理体系中,在引导用户以及服务用户的过程中,通过话语的创新表达来吸引用户,影响用户,从而发挥社会治理效能。

  主流“梗”作为一种新型主流话语体系的特征和主流话语表达样态,还体现了主导性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结合,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结合,网络文化与传统媒介文化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迷因”话语。在面向未来的传播中,这种新型的强势“迷因”话语应发挥引领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功能,进一步建设性地推动新型主流话语体系建设。主流媒体在使用主流“梗”时,也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凸显话语的群众视角与人文关怀,通过讲述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故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确保主流“梗”的正向传播力。新型主流媒体通过制造“主流梗”,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丰富新闻表达方式,拉近与用户的心理距离,但要注意避免一味迎合互联网热点、简单生硬拼接词语、仿造近义词带来的语言学问题。主流媒体在制造主流“梗”前应该对新媒体文化进行深入理解,理解“梗”文化背后的文化土壤和情感意义,同时要对用户的角色与行为、媒体与用户的关系进行全新认识。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主流“梗”在网络空间中生根发芽,与社会情境相融合,发挥出自身的传播力。

  总而言之,语态变革是提升新闻产品质量和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中,主流媒体与政务新媒体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善于创造积极向上的主流“梗”,创新话语修辞和表达策略,生产更多主流流量产品,推动个体、政府、社会的多维关联与情感互动,进而搭建起符合人民期待的智能媒体生态。

  本文系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号:19BXW030)“一体化战略视阈下媒体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漆亚林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创意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孙鸿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搜索

网站地图